誰說電視廣告沒落了?數據顯示依然堅挺!
一段時間以來,唱衰電視的聲音不絕于耳,而唱衰電視很重要的一個實錘就是以互聯網和自媒介為坐標,用互聯網的廣告占廣告市場市場的比例以及自媒介廣告的蓬勃發展來佐證。
比如,上海劇星傳媒董事長兼總裁查道存在今日廣告節指出,互聯網媒介超50%,絕對領導地位鞏固,整個互聯網的廣告要占到了全部的廣告市場半壁江山。比如,以自媒介大號咪蒙為例,現在的軟文價格已經漲到了頭條65萬,二條是35萬,其背后的大流量讓投入者的話題性和傳播性都獲得了很大的提高。現在來看,咪蒙的廣告價格是省級衛視黃金時段15秒廣告均價的七倍左右。
互聯網媒介和自媒介的蓬勃發展在某個程度上會沖擊電視廣告,但這或許并不能表明電視廣告呈現下降的趨勢,因為隨著廣告大盤的整體上漲,電視廣告的占比可能下降,但其實依舊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年底,各種統計數據紛至沓來。在這些數據中,不乏關于電視廣告的統計,從這個數據的綜合統計情況來看:電視媒介依舊是品牌廣告主預算分配最重要一部分,電視廣告總體呈緩慢增長,電視主流媒介地位穩固,97%接觸率領先移動終端,大廣告仍選擇在電視上投放,電視廣告依然堅挺。
【電視媒介依舊是品牌廣告主預算分配最重要一部分】
CTR廣告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傳統媒介的花費同比降幅為4.1%,與2016年同期相比降幅有所收窄,進入相對穩定的平衡發展。數字媒介的廣告花費同比上漲12.9%,與2016年相比增幅縮小了11個百分點。可以說整個廣告市場處于一種穩定膠著的狀態。
在CTR的2017年品牌廣告主調查中,我們發現,和往年相比,品牌廣告主的預算分配比例沒有明顯的變動。電視媒介仍舊是品牌廣告主預算分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OTT和移動互聯網媒介有輕微的漲幅。
我們也觀察到,一些大品牌在嘗試了更多新媒介的投放渠道之后,2017年也開始逐漸回歸。例如,伊利在2016年上半年電視廣告花費同比減少0.3%,而在2017年上半年卻同比上漲37.8%。
【雖然數字廣告首次超電視廣告,但電視廣告支出保持緩慢增長】
據新浪美股報道稱,據Magna Global預測,2017年全球數字廣告支出將達2090億美元,占全球廣告總支出的41%,而電視廣告支出將達1780億美元,占全球廣告總支出的35%。這將是全球數字廣告支出數次超過電視廣告支出。
不過,這并不是因為電視廣告在萎縮,事實上,電視廣告支出仍保持平穩,或緩慢增長。在大部分情況下,大型電視廣告商尚未將他們的大部分預算轉向數字,盡管Facebook與谷歌等正極力促成這種轉變。
而根據對中國泛娛樂產業各板塊的估值數據,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出一些媒介發展趨向:
電視廣告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有線渠道的電視廣告占比逐年下降,而網絡渠道的電視廣告占比逐年上升,電視廣告總體呈緩慢增長。
【電視主流媒體地位穩固,97%接觸率領先移動終端】
第19屆中國電視覆蓋及收視狀況調研成果顯示,電視主流媒體地位穩固,以97%的接觸率居于首位。手機/PAD等移動終端接觸率持續增長,以73.2%穩居第二,全面串起用戶碎片時間。新興媒體對電視媒體雖有沖擊,但可以預見電視媒體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主流媒體的地位。
數據顯示,電視單個頻道的全國平均覆蓋規模達9.1億人。2017年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24個頻道中,17個頻道的全國覆蓋人口超過11億人,中央一套、中央七套等10個央視頻道全國覆蓋人口均達12.5億人以上。49家省/副省/市級衛視頻道中,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山東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等10家省級衛視全國覆蓋人口均達11億人以上。
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規模仍然最大,直播衛星數字電視、IPTV均躋身三大主流電視傳播通路。2017年共有7.8億人通過有線數字電視接收電視信號,占比58.8%;IPTV用戶規模增長至1.9億人,增幅達49.0%。此外,OTT TV全國用戶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7年相較上年增長6000余萬人,年增幅達482.0%。
以上部分數據來自《收視中國》。
【歐賽斯觀點】相比廣告的媒介,其實廣告投放更應該關注的是廣告的內容。相比投放的預算,廣告內容的策劃、制作雖然費用不高但基本上決定了廣告效果。而判斷好壞的標準,并不在于畫面創意是否優美,而是有沒有為產品達到銷售的效果、有沒有為品牌積累品牌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