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行業市場調研
■ 軍用船舶:國家軍費持續增長,2017 年突破萬億,強力支撐強大海軍建設。
隨著我國周邊安全形勢的變化以及國防戰略的調整,我國軍費支出近年來持續增長(2001-2017 年間CAGR 為13%)。2017 年我國國防支出增速為7%左右,突破萬億大關(10212 億元左右)。高增長的軍費是強大海軍建設的強力支撐。
■ 軍用船舶:對標美國海軍,我國海軍裝備規模仍需擴大。
對比中美海軍艦艇規模和技術實力:根據Wikipedia 數據,目前我國較美海軍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僅有1 艘航母還是作為訓練艦使用,而美擁有10 艘航母;核潛艇數量我國僅有14行業深度分析/國防軍工本報告版權屬于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3各項聲明請參見報告尾頁。艘而美擁有69 艘;我國有驅逐艦28 艘而美擁有巡洋艦22 艘、驅逐艦63 艘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艦艇規模有待擴張、技術實力有待提高。更何況特朗普宣稱要將美國海軍水面艦艇數量從當前的276 艘增至350 艘。因此,我國海軍艦艇提速、提量建設,刻不容緩。
■ 軍用船舶:遠洋海軍打造萬億軍船市場
短期內海軍將以規模列裝現代化艦艇,逐步淘汰落后艦艇為主要工作。中長期來看海軍則將組建航母聯合攻擊群、兩棲登陸攻擊群、遠洋機動艦隊與近海防御艦隊等四大類海上作戰力量。
估測,未來5 年內我國將建造近100 艘新型艦艇,總市場規模超過666億美元(約合4000 億人民幣);未來5-15 年內我國將再建造近200艘新型艦艇,總市場規模達到1725 億美元(約合1 萬億人民幣)。綜合考慮短期和中長期海軍建設進度,未來15 年我國海軍新型艦艇建造計劃將釋放約2391 億美元(約合1.5 萬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
■ 民用船舶:我國低端船舶產能過剩,高端船舶市場份額不足
我國已是造船大國,然而造船產能卻嚴重過剩。2016 年我國三大造船指標“造船完工量、新增訂單量以及手持量”占全球比分別為35.94%,58.97%,42.97%,表明我國已超越韓、日,成為全球最大造船國。但是在全球造船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目前船舶行業全球總產能達到2 億噸,但實際需求卻只有1 億噸),我國造船產能過剩顯得更為嚴重。據工信部介紹,我國已通過淘汰、消化、整合、轉移過剩產能,已將2012 年的8000 萬載重噸的產能削減至2015 年底的6500 萬載重噸,然而仍然存在著無效產能,還需要削減30%以上的過剩產能。因此,我國面臨造船產能嚴重過剩的窘境,去產能是我國造船業當前的主要任務。
■ 民用船舶:我國低端船舶產能過剩,高端船舶市場份額不足
我國造船行業經濟效益下滑明顯。2016 年我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7.4億元,同比下降1.9%。相對于2011 年高點下降了69.4%。
在全球高端船舶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我國市場份額卻嚴重不足的背景下,我國造船業亟需調整產業結構,向高端船舶市場進軍。提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雙高”船型比重是我國造船業供給側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工信部等五部委出臺的《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
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 年)》,明確提出要調整優化船舶產業結構,到2020 年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國際市場份額要達到35%和40%左右。而中國高端船型市場份額底是我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挺進的主要瓶頸。
■ 船配產業:船配產業保持穩定發展狀態
我國船配產業呈現高端船配設備研制能力薄弱,常年依賴進口;而低端船配設備又產能過剩的局面。
在下游造船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國船配業近年來保持穩定發展態勢。2015 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452 家,實現船舶配套業主營收入1016.2 億元,同比增長9.5%;利潤總額49.2 億元,同比增長12.1%。
■ 船配產業:中國船舶主營業務占比圖
■ 船配產業:國船舶毛利率占比圖
■ 船配產業:每年千億船配市場待掘金
近年來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的船舶配套業收入保持穩定趨勢,我們以當前低迷行情進行計算,預計未來5 年常規船型船配產業市場空間將繼續保持穩定狀態,以每年船配產業產值在800 億元計算,再加上LNG 船、LPG 船、豪華郵輪等增量產值,按照船用設備占全船總成本的40%~60%計算,預計未來5 年我國船配產業產值市場空間在6392~7708億元左右,每年1200~1500億元左右的船配產業市場空間等待挖掘。
1)艦船動力設備領域。船舶動力系統價值約占全船設備總成本的35%,約占總船價的20%。我們預計未來5 年艦船動力設備市場空間在2800 億元左右。
2)艦船電氣及自動化設備領域。船舶電氣及自動化設備的價值約占船舶總價的11%。我們預計未來5 年艦船電氣及自動化設備市場空間在1500 億元左右。
3)艦船電子設備領域。船舶電子設備的價值約占船舶總價的10%。我們預計未來5 年艦船電子設備市場空間在1400 億元左右。
4)艦船用聚酰亞胺泡沫材料。我們估測,未來15 年內我國將建造近260 艘新艦艇,排水量約250 萬噸,聚酰亞胺的價格約4 萬元/立方米,每1000 噸排水量需求對應100 立方米,每年市場空間在6~7 億元。
■ 船配產業:國家政策力推船配產業大發展
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配套產業是我國造船業的薄弱環節,也是造船業結構化改革的重點方向,受到國家政策高度重視。我國已推出系列政策推動船配產業的發展,總的來說,有3大發展方向:1)完善船配研發、設計制造、服務體系;2)提高本土化船用設備裝船率;3)形成一批世界先進級的船用設備核心企業,成為世界主要船用設備制造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