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賽斯商業觀察|探底新零售中的坪效革命
近年來,新零售快速發展促使中國零售業迎來新一輪的顛覆性變革,為傳統零售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能。
要理解新零售,就要先明白什么是零售,零售的本質永遠離不開“人貨場”這三個基本要素。零售是把人和貨連在一起的場。新零售就是效率更高的零售。
新零售是一場效率革命
互聯網電商之所以能挑戰線下零售,就是因為在“人貨場”這三大零售要素中取得了更高的效率。面對新的挑戰,將線上線下的優勢結合起來,創造更高效率的零售,就是新零售的使命。
利用新技術,提升這個時代的零售效率,主要有三大邏輯:
1)用數據賦能,提升場的效率;
2)用坪效革命,提升人的效率;
3)用短路經濟,提升貨的效率。
人是一切商業活動的起點,是消費者獲益,零售當然也不例外。人,對于零售來說,是起點。人通過場與貨產生聯系。
每個活生生的消費者,來到商業中心,都是帶著不同的背景、訴求、情緒和消費能力來的。本文,歐賽斯商業思考就從人的角度,帶大家探究下如何提高零售效率。
新零售中的坪效革命
從如何提高零售效率上來講,最根本的取決于四個維度“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和復購率”;
銷售漏斗公式 - 銷售額=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
從這個公式來看,右邊的數字越大越好。不過銷售漏斗公式可以用來衡量銷售額,卻無法衡量銷售的效率;評價新零售的效率提升效果如何,還要看均攤到每平方米店鋪面積上的銷售額,就是零售快消行業通用的“坪效”概念:坪效=(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店鋪面積。
美國調研公司CoStar的報告顯示,蘋果中國零售店每平方英尺,可以為蘋果貢獻將近40萬的銷售額。坪效僅次于蘋果零售店的是葉國富的名創優品,單平米坪效將近30萬;再次之是雷軍的小米之家,單平米月度坪效高達24萬,是傳統手機店的幾十倍。
但是線下不同業態都有自己無法突破的坪效極限,無論再怎么努力,每平方米創造的年收入都提高不了,這就形成來不同地段養不同的業態,層次分明的格局,坪效的極限也極大限制了傳統線下零售的發展空間。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用戶思維和產品思維,盡量接近坪效極限。
以小米為例,從2016年才開始探索線下新零售的小米,年坪效27萬元,意味著在全球范圍內的電子制造科技產品零售行業,小米的坪效幾乎僅次于蘋果。雖是進入線下零售的新手,但其零售的效率讓很多同行都望其項背。
下面我們以在坪效方面做的出色的小米為例,看如何從銷售漏斗的四個要素上提高效率:
1. 匯聚流量
觸點升級。任何一種零售都必須有與消費者的觸點,觸點是銷售漏斗被觸發的地方,從每一個觸點進入銷售漏斗的人,都構成了流量。
我們應該根據消費,根據流量去建立自己的場,流量在哪,場就在哪。比如,通過在核心商圈選址,能給店鋪帶來更大的自然流量。
以小米之家為例:小米之家起初開在寫字樓里,一般只有產品的粉絲才會去,人少沒流量。現在的小米之家,為了獲得自然流量,會選在核心商圈,對標快時尚品牌。手機是低頻消費產品,一兩年才買一次,選擇開在商業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其實就是利用了自然流量,流量夠大,銷售量自然會跟著變大。
1. 提高轉化率
多品類融合
如果小米之家僅僅賣手機這一單一品類,毫無疑問門店進客數量會減少,復購率也難以提高。小米之家以手機為中心,向手機周邊、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擴展,通過多品類融合,形成高頻消費的零售業態,產品之間可互相引流,比如買小米手環的顧客,也可能去購買小米體重秤,這樣客單價也提升了。
多品類融合的另一個例子就是名創優品,如果說蘋果是走高端路線,產品客單價高,隨便賣幾百臺手機,坪效就提上來了,那名創優品,客單價只有幾塊錢,幾十平米的店,客流人滿為患,靠的其實就是幾千SKU的產品融合。
爆品戰略+大數據選品
爆品戰略可以提高產品的靜效力,一件品質好又便宜的商品,能帶來更大的轉化率。通過大數據精準選品,賣暢銷品,也可以大大提高用戶的轉化率。
在產品研發方面,起步電商的小米利用積累的互聯網數據指導選品,甚至具體到安排在不同地域小米之家門店的選品。比如,小米通過數據發現,河南用戶買電飯煲的特別多,那么河南線下的小米之家鋪貨時,電飯煲就一定會上的。進而,河南小米之家的坪效,就可以進一步提高。
1. 復購率
在零售行業提高復購率的一個通用方法就是建立會員制,讓用戶不停地買。通過會員提高客戶的粘性,在交易之外,與消費者建立持續互動的關系。
2. 客單價
提高客單價的方法,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洞察消費者購買行為及習慣,進行產品高效組合與陳列,以提高連帶率,增加體驗感,進而提高客單價。
商業世界不管有多少種變化,有一個方向永遠不會變,就是商業效率的提升。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我們需要通過線上線下的一切方法,提高效率,突破“坪效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