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賽斯觀察」食糖行業及細分市場洞察
食用糖行業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歷史悠久,在市場上屬于自然銷售的狀態。調味品市場由于低需求剛需的行業性質,呈現出消費者購買的頻率相對固定,難以用促銷手法刺激銷售等特征。中國的食用糖行業品牌化程度目前依然在很低的階段,建立品牌戰略既有著市場環境寬松的優勢,也要面對行業性質本身帶來的劣勢。
1、全球糖業行業現狀:供需缺口收窄,食糖價格國際糖價波動劇烈,指數呈現下降的趨勢
近幾年來,全球食糖一直處于供大于求,數據顯示,2018/2019年度全球食糖依舊處于過剩,不過產量與消費的差額在縮小,本年度的產量與消費差額為822萬噸,較上年度的1962萬噸減少58%。這也導致了2018/2019年度的期末庫存降低增幅,2018年食糖供需缺口,預計未來幾年食糖仍然供大于求,但是食糖供需缺口收窄。
數據顯示,2016年10月以來,食糖價格指數呈現下降的趨勢,自2017年全球食糖消費量出現下降之后,食糖價格指數就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未來隨著食糖供大于求逐步收窄,食糖價格有望回升。
2、中國糖業產業規模:1580萬噸的需求,產需缺口大,長期靠進口補足
我國是全球第三大食糖消費國。2018年我國成品糖產量為1524.1萬噸,同比增加3.54%,18/19 榨季全國消費量提升至 1580 萬噸,同比增長 0.64%。2014-2018年期間,除了2014年產需缺口低于150萬噸外,其余年份產需缺口均超過450萬噸;2018年中國食糖產需缺口達479萬噸。國內食糖缺口長期依賴進口彌補,我國是全球第二大食糖進口國。
3、中國糖業消費現狀:人均消費低,工業消費占比高
我國食糖人均消費量 11kg,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2.89kg 與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差距,屬于世界食糖消費“低下水平”的行列。
我國的食糖消費主要分為工業消費和民用消費,其中,工業消費占比約 59%,民用消費為 41%。工業消費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飲料、飲食等用糖行業,工業消費中乳制品、飲料、餅干和糖果的食糖消費量約 67%;民用消費具有相對剛性,需求彈性小,主要是隨著人口數量增加以及經濟水平提高而穩步增長。
4、中國制糖市場現狀:企業經營情況不容樂觀,行業還需繼續洗牌
行業平均毛利為百分之十,企業經營情況不容樂觀,2012-2017年,我國制糖行業銷售收入維持在990-1300億元區間,毛利率從2012年的16.27%降至2017年的10.32%;2012-2017年,我國制糖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維持在290-340區間,虧損企業數量比例呈現升高趨勢。2017年,我國制糖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323家,其中173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企業超過半數,虧損企業平均虧損金額為1713萬元。
說明我國制糖企業情況嚴峻,低價值企業數量較多,行業還需繼續洗牌。
5、消費趨勢:低能量糖果逐漸成為我國糖果市場的消費熱點
傳統糖果是以白砂糖或麥芽糖制作而成的高能量產品,受我國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消費習慣轉變的影響,2015年以來我國糖果消費需求持續下滑,糖果市場景氣度降低。
在此背景下,以多元糖醇替代蔗糖的低能量的健康糖果成為糖果行業最具發展潛力的產品?,F階段,我國已獲批的多元糖醇有麥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赤蘚糖醇,由這些原材料制成的低能量糖果逐漸成為我國糖果市場的消費熱點。
6、細分品類:品類多,但無標準認知
食用糖面向消費者有白糖、紅糖、冰糖、方糖等傳統品類,也有木糖醇等新興品類。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又衍生出黃冰糖等不同的品類。但是消費者對于糖類的認知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對于糖類的消費增長并不有利。
對于紅糖,大部分消費者都認為其對女性健康有所幫助,以“古法”為標準,認為傳統的作坊就是好的紅糖。市面上的商品也以紅色包裝為主,同質化嚴重;而對于白糖、冰糖,沒有使用標準,在使用時需要稱重;對于代糖,普遍沒有認知,但市場教育已經開始。
總結
綜上所述,食糖行業目前有品類無品牌,區域性競爭激烈,利潤空間狹小。長期品牌化低下的市場環境、消費者習慣以及行業特征讓食用糖品牌化存在著巨大的難度,但也應該注意到全球食糖供需關系在未來的轉變自己國內市場巨大的潛在消費差。參考食用油、醬油等調味品的品牌化之路,也許食用糖行業建立品牌戰略規劃的最好時機正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