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醫療服務行業宏觀市場分析
宏觀市場分析
醫療服務行業發展情況
中國醫療衛生占GDP比重遠遠低于美國和日本
目前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占GDP 的比重仍然偏低,在2015 年僅為5.5%,而美國的醫療及健康行業近年占美國GDP 比例均在18%左右。生活水平提高導致的就醫差異化訴求以及人口老齡化推動我國的醫療及健康行業的比重向更高進發。從長期看來,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仍有長足的發展空間。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4957_13289.png)
人口老齡化加速醫療消費服務
據研究,醫療服務需求的持續快速增長,與老齡人口的增長有更為密切的關系。截至 2014 年底我國 65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超過 1.3 億,比例達到 10.1%,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的估計,2025年老齡人口將突破 3 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表明,65 歲以上老年人口組的年均醫療費用遠遠高于其他組別的人群,這也說明老齡人口對醫療服務消費較其他組別有更明顯的推動作用。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006_54709.png)
我國衛生支出不斷上升
2016年,我國衛生總費用達到4.6萬億元,在2012年的基礎上增長了64.8%,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3.3%。
衛生總費用雖然增長較快,但占GDP的比重僅為6.2%,與原衛生部組織研究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中提出的目標,即到2020年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達到6.5%-7.0%相比,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014_10898.png)
政府持續加大衛生相關投入
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國家從衛生投入、醫療服務機構以及醫療人員等三個層面增加供給以能滿足日益高漲的醫療服務需求。
政府衛生支出自 2005 年的 1,552.53 億元增至 2014 年的 10,579.23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23.77%;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 2005 年的 17.9%增至 2014 年的 30.0%。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023_48113.png)
醫療機構數量及床位數持續增加
政府持續性的醫療投入,提升了醫療服務機構數量以及床位數,創造了更多的醫療服務供給。2005-2014 年間,我國醫療機構數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19%;同期醫療機構床位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7.77%。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031_60623.png)
醫療資源分布失衡,醫療服務的社會公平性差
醫療資源的地域分布不合理加劇了醫療服務供需矛盾。大規模的綜合型醫院一般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醫療資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轉診制度未能有效執行,促使基層的病患向經濟發達地區求醫,導致基層醫療體系無法發揮作用。
2015 年 1-9 月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為 87.4%,其中三級醫院的病床使用率高達 99.6%,各類別醫療服務機構的病床使用率差異巨大。由此形成公立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供過于求的局面。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040_72969.png)
巨大的醫生缺口是醫療行業的重要問題
世界上十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醫生和老百姓的比例,中國的數據正好是處于中間位置。從這個指標來看,我們的數字比印度多了一倍多,看起來好像還可以。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048_41686.png)
醫療服務的痛點:病人/消費者
(1)易用性方面,掛號、候診、收費等候時間長。
(2)有效性方面,中國紅十字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醫療損害事件造成約40萬人非正常死亡,這反映出我國醫療服務的質量以及治療方案的有效性都亟待提高和改善。
(3)友好性方面,相較于漫長的等候時間醫生看病時間短、部分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差等反映出醫療行業服務友好性方面表現很差。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057_37943.png)
民營醫療行業發展情況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105_87891.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115_15262.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126_13136.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135_78851.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145_58210.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155_81536.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212_75693.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236_49732.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246_31840.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254_56075.png)
![](/static/FileUploads/image/20190924/20190924155302_25567.png)
民營醫院未來發展趨勢
八大發展趨勢:
1、移動醫療的戰略性擴張:據艾媒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用戶規模仍保持強有力的增長趨勢,2015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用戶規模已增長至1.38億人,相較2014年增長了6600萬余人,同比增長率高達91.7%。
2、線下醫療服務的進化:據2015年醫療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90%的民營醫院為一級或者未定級的醫療機構,床位數量普遍小于100張,其醫院更多集中于藥物治療、器械治療等方面,對于大型手術類、探索類等治療手段尚在發展中。移動醫療需要線下醫院更加注重線上線下的醫療服務對接,更加注重線下醫療服務的體驗感,讓看病不再難、讓看病不再貴,讓醫生患者更多層次的交流,使患者診斷就醫流程更加高效順暢,而這些,正是民營醫療需要著力提升的地方。
3、創新醫療推廣,打造醫療品牌IP:移動醫療時代,醫學信息應是透明的,醫學內容的規劃、設計、制作和傳播遠遠比單純的醫院廣告更具穿透力,更容易贏得認同感,也更容易獲得患者的依賴,專業化的病癥自診、病理講解等醫學內容也是患者喜聞樂見的。
4、聯合醫生集團共鑄醫療新高地:隨著醫生多點執業的日益放開,醫生集團正在快速成長,專科類、跨專科類醫生集團正在日益規范化發展,其專業化程度也不遜于公立醫院等機構。
獨立的醫生集團在移動醫療時代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不但推動著線下醫院的醫生多點執業,更為線下醫患在線咨詢、在線交流和出具“第二診療意見”等提供了充足的醫生資源,這種資源還是市場化的、可以有效管控的,醫生集團是未來移動醫療時代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5、引入互聯網保險理念:2016年春雨醫生的創始人走了,其生前比較憂慮春雨醫生的盈利模式問題,而對于大量的移動醫療線上平臺而言,部分已經在嘗試對接保險業務,尤其是健康險和壽險,其正在探索解決移動醫療線上平臺盈利的問題。
6、鑄造醫用級智能硬件發展:報告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將可創造出500億個自動連接的終端,來自物聯網的總收入將達8.9萬億元。國內智能硬件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而大部分的硬件仍是運動類、健身類、娛樂類的,真正能用于診斷類、治療類、康復類等醫療級智能硬件還比較少,而醫用級智能硬件市場前景無疑是廣闊的,患者輔助診斷、高效治療和康復等對醫療級智能硬件均有極大的需求。
7、跨境醫療的滲透式發展:據民生證券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9月以來,中國患者赴海外就醫數量比年初增加了三倍,其預計未來幾年該人數將保持增長??缇翅t療的價值,不僅在于有更加高端的醫療消費人群,更在于其可以將“醫療服務消費”作為流量入口,后期可以帶入相應的保健服務、保險服務及商品銷售等,前途可謂遠大,值得民營醫療人高度關注。
8、聯手醫療資本,締造行業新格局:2016年的醫療行業資本運作可圈可點,移動醫療平臺的融資也在加快。2016年資本市場對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的熱度不降反升,截止至6月28日,2016年上半年共發生百萬元以上人民幣的投資事件121起,投資總金額接近驚人的140億,其中融資金額億元人民幣以上企業29家,超過90家企業獲得了千萬元以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