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賽斯行業研究:中國羽絨服發展簡史及行業現狀
一、從行業發展史看
從行業發展來看,羽絨服行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一:導入階段(1970-2000年)
1936年羽絨服誕生于美國,7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起初因面料粗糙、缺乏質感、含絨率低、款式單調、顏色灰暗被稱為“面包服”。
1975年初,我國第一個羽絨服品牌“雙羽”誕生于上海飛達羽絨服裝廠,后續鴨鴨、雅鹿、波司登、大羽、雪倫、杰奧、坦博爾、雪中飛等羽絨服品牌逐漸形成,構成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行業品牌群初具規模。
此階段中國首批羽絨服企業誕生,而這批企業至今仍在中國羽絨服品牌中首屈一指。
階段二:快速成長階段(2001-2011年)
隨著羽絨服逐漸普及,消費者需求凸顯,羽絨市場高速成長,龍頭波司登快速崛起。2006 年前后,波司登公司旗下品牌一度占據近四成市場份額。波司登作為龍頭公司,位置穩固。
在這個時期,國內羽絨服品牌格局已經大致形成。
階段三:結構重整階段(2012-2015年)
高毛利率吸引快時尚與運動品牌快速入場,競爭加劇。2010年起,優衣庫、Adidas 等快時尚與運動品牌重點布局羽絨服產品。
海瀾之家憑借著簡單的設計,抓住消費者對于輕薄保暖的需求點,羽絨服收入從 14 年的 10 億增長到 19 年的 27 億元,年增長 16.4%。與此同時,本土羽絨服公司因品牌形象老舊等原因受沖擊較大,龍頭公司波司登庫存情況惡化。
此階段其中國市場迎來了國際快時尚品牌、男裝品牌、運動品牌等多維度沖擊、本土羽絨服形象老化/產品落后問題逐漸凸顯,品牌升級需求逐漸凸顯。
階段四:結構重整階段(2016年至今)
2016年開始,以加拿大鵝、法國/意大利奢侈品牌 Moncler為代表的國際高端羽絨服品牌加速進入中國。目前 Moncler 已經在北京、上海等 24 個城市擁有 55 家專賣店。
加拿大鵝已在北京三里屯與香港 IFC 開設旗艦店并通過與天貓開展電商業務。
Moncler和加拿大鵝兩大品牌讓消費者意識到羽絨服的時尚性,也促使消費者對羽絨服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了高端羽絨服消費市場。
二、從行業現狀看
1)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
中國羽絨服市場規模 1375 億元,增速顯著高于大服裝行業,處于高速成長期。
2)行業存量增量市場都存在巨大的增長動能
在高增長率的背景下,國內羽絨服的普及率卻仍然不到10%。所以維護高增長的不僅有單價提高的存量增長,更有至少20%以上的增量市場存在。
3)高端市場存在巨大市場空缺
國內羽絨服市場均價在600元左右,總體呈現出平穩上升的態勢。但大部分人群對羽絨服的購置預算,已經達到1000元以上,中高端市場存在著較大的市場空缺。
4)技術推動產業革新,羽絨服行業多功能化發展
近年來羽絨服生產制作的工藝、原材料、面料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含絨量、蓬松度、面料彈性、透氣、防風防雨等多方面取得進步。
加拿大鵝生產全程手工制作,并通過研發TEI指數等形成專業形象。波司登研制出的萬元登峰系列經過498道制作工序,具備RECCO生命探測儀。FITGOTECH具有自動系帶系統MAGICCHAIN魔術鏈等超前設計和技藝,研發方面突破明顯。羽絨服功能性類別得以拓寬。
隨著80/90成為消費主力,對生活多樣化的追求漸成潮流,國內羽絨服品類由單一的防寒保暖演變出極度防寒、防風、防水、透氣多功能訴求,以滿足都市休閑、戶外運動、通勤商務、旅游探索甚至極低探險等多場景多功能需求擴展新的盈利增長點,同時拓寬羽絨服企業的生存空間。
歐賽斯小結:羽絨服行業發展迅速,行業存量市場、增量市場都存在巨大的增長動能。伴隨著90后多樣化功能化消費崛起,羽絨服行業未來必將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