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格調好,材質精選少不了
【包裝設計材料兩大類: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用于包裝設計的材料可分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兩大類,其呈現出的視覺、觸覺效果有差異,這是由材料的本質、肌理、光澤、手感等因素決定的。設計者通過對包裝材質的充分認識和準確表達,可以把自己內在的思想、意識觀念等轉化為外在形態,以滿足消費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材質之美,在光感、在觸感、在紋理】在包裝設計中有效利用材質特點,可充分發揮材質的隱喻功能。如,反光材質給人以華貴、現代之感,光滑材質讓人感覺干凈、簡潔,密度大的材質讓人感覺穩重可靠,特殊紋理的材質給人渾然天成、巧奪天工的神秘感。
【忽略材質,包裝設計無從談起】材料是包裝設計的物質基點。設計師結合材料特性,通過有意識的加工活動,令包裝材料的質感表現更加到位,使材料本身的流暢平滑、古樸原始、松軟舒適的特點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來。
【材質體現產品品質,吸引人群,促使購買】包裝材料的恰當運用能強化包裝的整體藝術效果,體現商品品質,吸引消費者,催促購買行為的發生。只有選擇恰當的表現方法,在包裝設計過程中完成理念對材料的觀照,才能充分發揮材料的獨特魅力,完成商品與包裝在精神上的同步。
【包裝選材三原則:功能適應、成本結合、價值表達】
一,功能適應
材質的選用應與包裝的基本功能相適應。為了迎合商品市場的需求,促銷功能成為當今包裝設計追求的首要設計原則,包裝存在的本質反倒被忽視了。然而保護內部商品的完整性是包裝存在的根本,是包裝的基本屬性,如果舍本逐末,商品受損造成銷售主體貶值,促銷功能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包裝材質的選用必須建立在熟悉材質特性的基礎之上,如材質的強度、韌度、加工工藝、抗壓能力等方面。包裝材料的選用也有很多附加條件。如果商品無需特殊保護,選擇材質的余地就大得多。如果包裝設計過程中出現商品的保護功能與促銷功能沖突,可采用內外包裝、多層包裝的解決方法。
1、易損抗壓:若商品屬易破損品,則須選擇能抗壓、防撞或便于加工成抗壓、防撞結構的材質。
2、防潮防曬:需要做防潮、防曬保護的商品,應選擇加工后密封效果好、不透光的材質,規避潮變或光線照射引起的商品變質;
3、防腐:食品多有防腐要求,應選擇便于真空貯藏的無毒材質;
4、低溫:而有低溫保鮮需求的生鮮食品,應選擇能經受低溫處理或能盛放冰塊的材質。
二,成本結合。材質的選用應與包裝的成本相結合
價格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包裝成本會影響商品整體價格,在進行包裝材質甄選時,除了要考慮所需的包裝材質特性外,還要考慮包裝成本,要做到成本與材質特性的需求平衡,“買櫝還珠”并不是好現象,應處理好包裝設計中商品與包裝、材質與成本的主客體關系。
1、日用品:可選用相對便宜的包裝材質,性價比越高的日用品的競爭力越強。
2、禮品:禮品類商品可選用較為華貴的材質,提高商品的檔次,迎合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但是要防止“過度包裝”現象的發生;
3、奢侈品:無需過分考慮包裝成本。奢侈品本身價格較高,包裝所占整體成本比重小,而且貴材質更能襯托商品價值,與商品形象和檔次相襯。
三,價值表達。包裝材料的對比運用及整體表達
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結合使用是現今消費者較為認可的包裝設計方法。這種設計方法借用對比關系,營造細膩與粗放的對比環境,在此特定的環境中,通過不同材料的視覺反差,實現質感的對比,讓消費者完成不同的視覺體驗,體會對比的魅力。
【歐賽斯觀點】產品的包裝設計,一定要處理好材料與商品、成本的關系,才能使包裝材料更好地為商品服務,更好地發揮包裝的功能、文化、銷售價值。